如果不算太晚,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有一本书是教人如何阅读的,这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说要把一本书完全拥有,那么你必须学会做笔记,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到最后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对一本书的架构进行复述。
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你是想阅读这本书的。也就是说所谓的意愿:这里意味着主动、自我要求、自我约束,等等。毕竟读一本书要耗费你刷Micro Blog、微信的时间,也会占用你玩游戏的时间。也只有成为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后,才能在读一本好书(至于什么是好书,在这里不复述)的时候才有收获。
读一本书,终究要回答这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阅读过程中,让自己保持清醒,那么就必须:
1.在书上做笔记,下面提供几个方式:
(1)下划线 – 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下划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 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 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和段落。
(4)在空白处编号 – 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 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 Cf 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 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 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2.做笔记的几种方法
(1)在检视阅读(略读)的时候,记下书的架构是什么,即结构笔记。
(2)在分析阅读时,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与否、有道理与否,以及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进行记述,就是概念笔记。
(3)在主题阅读的时候,你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记录、对比,这个笔记就是辩证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不断地联系每一个单一的动作。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
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得比刚开始时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就跟你走路或吃饭一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习惯是不同的。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在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了。
其实,这里最恰当的例子是不是古龙曾经描述傅红雪的刀法如何了得时说,其实傅红雪并没有多少天赋,他只是练习了成千上万次。当然,这些练习,得建立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