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名字

一个很快过去的名字

大洋国的互联网上又多了一个名字。群情汹涌的样子,使得大洋国铁板一块一样的政、法系统也不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

这个叫做“于欢”的名字在Google搜索里能找到100万个结果。人们期待他的案件会有另一个好的结果,这样的期待大多数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结论:杀死辱母者属于防卫。这个思维简单之处在于,稍有人代入到弱者位置,结果一目了然。

面对汹涌的群情,这个“好的结果”很快就会到来,大洋国的政、法系统对于此驾轻就熟。纵使没有让诸位满足的“结果”,谁说得准这件事诸位您会记得多久?更不要说这个陌生人的名字,可能很快就会过去。因为明天,会有一个新的名字。

第一万个名字

这肯定不是大洋国互联网史上被这么多人转发、谈论的第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在这个名字之前,还有一长串的名字排着队在我们的脑海中等待遗忘,他们可能是雷洋谭卓、徐梗荣、、罗静波、李桥明、李文彦、李树芬……当然,也可能叫孙志刚。

这么去列举,并不是责怪大洋国的子民们善忘。更多地,是因为我们5英寸的手机屏幕太小,除了房价、工作,无法为这么多的名字留下空间。我们只能如此,翻过这一屏,才能继续前行。

从某个角度看,大洋国的互联网史其实就是一部遗忘史:大洋国的子民们奋力把有名字的人往正义的码头(如果世上有这样的码头,那大洋国肯定最多人从这样的码头上往下跳)上拉,拉上岸。可是又不断地有人从码头掉入深渊。由于掉入的人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每个人都记得,我们只得遗忘。

每个名字背后都曾经群情汹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生命。但是,我们没有办法。

所以,“于欢”可能会是我们提起、谈论、转发的第一万个名字。也应该会是,我们遗忘的第一万个名字。

下一个名字

九十年前,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有着看客般的不耐烦,或者说无助的疲惫——因为无望、无助太久了,而感到疲惫。所以祥林嫂的死去对此新年的祝福氛围不损分毫。

九十年之后,或者是被鲁镇的人激怒,或者是延续了人类良善的天性,大洋国的手机屏幕却像是时刻警惕的巨人,不眠不休地等待着下一个名字的出现。

可是,哪些没有名字的人们呢?

没有名字

在大洋国,没有名字意味着默默无闻地活着或者死去,都没有人去转发、谈论或者想起。没有名字的子民,连一个符号都不是——大洋国的报纸不会为没有名字的人浪费一个铅字,大洋国的网站也不会为名字的人多用一个byte字节。

你可能会问,谁是没有名字的人?他们可能是地震废墟里的孩子、克拉玛依少年宫中演出的儿童、地下的矿工……

当然,我们最不愿意假设的是,那个没有名字的人可能是在权力面前手足无措的我们自己。

有差别攻击与无差别攻击

由于中学时误入歧途,把写作当成了一种爱好,从此被一直牵绊着无法脱身。于是常常被当成『文青』——不管是文艺青年还是文学青年,我其实对此标签并无所谓,因为嘴长在别人身上,我等能奈何之?

甚至说,这个标签即使被人应用到『你们文青最矫情(虚伪、闷骚、无聊、八卦、无知,甚至是白痴)』这样的句式,我还是懒得回应。因为一来,觉得自己一城乡结合部的青年,达不到文青的标准;二来,他们未必说的就是我,何苦浪费时间?

这个句式让人们放弃了判断力,而把一大部分的人使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了之。这种概括行为,既是偷懒,更是愚蠢。

如果你感到疑惑,可以把这个句式中的『文青』换成『文科生』、『理科生』,道理是不是更清晰了些?

接着,为了让道理像小学数学等式一样地简单,你可以把『文青』这个词换成『黑人』、『黄种人』、『中国人』、『美国人』等等,理解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道理本来如同小学算术一样简单。

简单的地方在于,进化了几十万年的人类,附著在人类身上的不同人性已经千差万别。任何人都不能用一个单一的身份来界定一个人、几十个人,更不用说成千上万人。

如果用单一的标签去界定成千上万的人,这个方式其实跟僵尸无异。因为在僵尸的世界里只有一种标准:同类或者活人。

进化了几十万年的人类,脑子在被僵尸吃掉之前,应该拿来用一用。好歹,脑子是人类区别僵尸的最大标准之一。

 然而道理却又非同一般的简单。至少,曾拥有出色大脑、分别从哈佛、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毕业的亨廷顿教授不是这么认为。

在地球的一亩三分地上,亨廷顿用『文明冲突论』将其分割成几个被不同文明统治的世界。这几个文明分别是:印度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和西方文明等。

在亨廷顿这个理论里,世界被『文明』这个单一的标签割据,而且这些『文明』之间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单一思维,被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运用到极致:将入境美国的人按照宗教来划分[注]。

当然,如果要说是极致,大洋彼岸的总统有一个德国先祖。1933年起,纳粹党将种族作为主要标准来划分世界,他们认为在雅利安优等人种和其他劣等人种之间存在种族冲突。

60多年后,亨廷顿只是比希特勒高明一点点,用文明冲突代替了种族冲突。

这种单一思维既蠢又恶。

愚蠢之处在于,将人的多样性视而不见。恶之处则在于,这种思维消弭了人与人的区别,甚至强制地让人与人的多样性(从经济、社会、政治或其他文化关系上)消失,让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重要内容消失,每个人变成了这个思维中的教徒/异教徒(中世纪的宗教迫害)、雅利安人/犹太人/非犹太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胡图族/图西族(卢旺达大屠杀)、保皇派/革命派(文革)……这些分类犹如一个盒子把人装了进去。

每个人都变成渺小的、无关紧要的一个——每个人都是这部机器上的螺丝钉(这话是不是有点耳熟)。

最近在看 The Expanse(苍穹浩瀚),在第二季中闪现的“外星人”的模样让我想起 Game of Throne (权力的游戏)中的White Walker。之所以有此联想,大概是二者都极有可能是剧中人类的克星。在这些克星逼近的时候,人类正在彼此相杀——以种族的名义、宗教的名义、国籍的名义,总之,以身份的名义有差别攻击。

所以,当人类以身份的名义攻击他人的时候,是一种有差别攻击。而在人类之外,有没有另一种力量,也在使用着同样的准则,在有朝一日击杀人类?到那个时候,才是无差别攻击。

[注]圣战组织对川普的总统令表示欢迎,并且他们在多个社交媒体和telegram群庆祝,称之为“美国正式对伊斯兰国宣战”,“这是2017以来对伊斯兰国最好的召集令”,“这是被真主祝福的禁令”(据《华盛顿邮报》,转引自霍炬的翻译)

本文提到的书和电影

阿玛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僵尸肖恩  Shaun of the Dead,2004

卢旺达饭店 Hotel Rwanda,2004

苍穹浩瀚 The Expanse, 2015

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 2011

当记忆警察来敲门

写在河北邢台“洪灾”后第六日

136742669

河北邢台:孩子过世的一户人家门前摆放的贡品

纪念日

很多个时候,我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在日历上画下一个个纪念日。目的非常简单:看看这个国度里究竟有多少个纪念日是值得记住的。

这个念头没有坚持多久:这个国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几乎足够把日历占满。另一方面,记着记着就感到绝望:开始的时候是死上几个人,我决定记下这个日子;接着是十几个人,再接着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到后来,在看新闻的时候我甚至会用一把看不见的秤来掂量:才死十来个人,三天之后,谁会记得你们?

这把秤让我感到一阵寒颤:在事不关己的新闻事件里,生命有时候只是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无关紧要的数字。

而当一串一串的数字(在这个国的新闻里,他们从来没有名字)不断地涌出的时候,纪念日不复存在。

因为每一天都是纪念日,那么纪念日的意义何在?

那不如遗忘。

记忆警察

遗忘是每个人的天性。关于这一点我们无需任何挣扎,也能轻易地原谅自己。

当灾难在这个国发生的时候,聪明的你猜一猜,什么事情会伴随着一同发生?

A.点蜡烛;B.救灾;C.祈祷;D.你说的都对。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徐贲先生在一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职位:记忆警察。在徐贲先生的描述中,记忆警察不是具体的人,但他们对我们的记忆负责:清除那些不适宜、不实的记忆,直到你忘记它们。

我的意思是说,每当灾难在这个国发生的时候,记忆警察就会随之而动,直到你遗忘,直到你原谅自己:对不起,我不该如此执著。

记忆警察是如何执法的

让人遗忘是一门学问,记忆警察是这门学问里娴熟而高效的执行人。作为娴熟的遗忘者,我们总是能总结出记忆警察们是如何执行“让大家遗忘”这项任务的。

1.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这项操作简单易行。不管是1975年河南驻马店的决堤还是三年饥荒,只要堵住人们的嘴,就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在有网络的年代,这项操作也简单可控。当然,这事不能说得太细。

2.1.让事情发生

如果不能堵嘴,那么就让事情发生。如果一件事3天的热度过后依然还被人们议论纷纷,那么就必须让事情发生。

让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举个简单的例子,让明星的吸毒被群众碰到。这个时候还有几个人去关注惨状连连的灾民?

2.2.继续让事情发生

你又会问,让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举个例子,爆出事件主角贪污、嫖娼。

这个时候,就全部往贪污嫖娼上靠拢了。如果要劲爆,可以多加罪恶的字眼“通奸”、“强奸”,越淫荡越好。

没错,道德是最好的武器之一。

3.质疑细节

如果你是期盼开明改良派的,这里有一个不那激烈的方式适合你:质疑事件的细节。

这个方式的逻辑简单易懂:当细节经不起推敲,那么你们就是在说谎,如果你在说谎,那么你说的连标点符号都不是真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跟着去争辩细节是如何如何的。争来争去,一周之后精疲力竭,遗忘恰如其分地到来。

当记忆警察来敲门

有些时候,记忆警察可能驻守在门外。

“记起这些日子会有什么用?”“记下那些人名有什么用?”“写这些文字有什么用”?

“你有没有害怕过?”“你不怕么?”

“开门,有你的快递!”

不如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