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名字

一个很快过去的名字

大洋国的互联网上又多了一个名字。群情汹涌的样子,使得大洋国铁板一块一样的政、法系统也不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

这个叫做“于欢”的名字在Google搜索里能找到100万个结果。人们期待他的案件会有另一个好的结果,这样的期待大多数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结论:杀死辱母者属于防卫。这个思维简单之处在于,稍有人代入到弱者位置,结果一目了然。

面对汹涌的群情,这个“好的结果”很快就会到来,大洋国的政、法系统对于此驾轻就熟。纵使没有让诸位满足的“结果”,谁说得准这件事诸位您会记得多久?更不要说这个陌生人的名字,可能很快就会过去。因为明天,会有一个新的名字。

第一万个名字

这肯定不是大洋国互联网史上被这么多人转发、谈论的第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在这个名字之前,还有一长串的名字排着队在我们的脑海中等待遗忘,他们可能是雷洋谭卓、徐梗荣、、罗静波、李桥明、李文彦、李树芬……当然,也可能叫孙志刚。

这么去列举,并不是责怪大洋国的子民们善忘。更多地,是因为我们5英寸的手机屏幕太小,除了房价、工作,无法为这么多的名字留下空间。我们只能如此,翻过这一屏,才能继续前行。

从某个角度看,大洋国的互联网史其实就是一部遗忘史:大洋国的子民们奋力把有名字的人往正义的码头(如果世上有这样的码头,那大洋国肯定最多人从这样的码头上往下跳)上拉,拉上岸。可是又不断地有人从码头掉入深渊。由于掉入的人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每个人都记得,我们只得遗忘。

每个名字背后都曾经群情汹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生命。但是,我们没有办法。

所以,“于欢”可能会是我们提起、谈论、转发的第一万个名字。也应该会是,我们遗忘的第一万个名字。

下一个名字

九十年前,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有着看客般的不耐烦,或者说无助的疲惫——因为无望、无助太久了,而感到疲惫。所以祥林嫂的死去对此新年的祝福氛围不损分毫。

九十年之后,或者是被鲁镇的人激怒,或者是延续了人类良善的天性,大洋国的手机屏幕却像是时刻警惕的巨人,不眠不休地等待着下一个名字的出现。

可是,哪些没有名字的人们呢?

没有名字

在大洋国,没有名字意味着默默无闻地活着或者死去,都没有人去转发、谈论或者想起。没有名字的子民,连一个符号都不是——大洋国的报纸不会为没有名字的人浪费一个铅字,大洋国的网站也不会为名字的人多用一个byte字节。

你可能会问,谁是没有名字的人?他们可能是地震废墟里的孩子、克拉玛依少年宫中演出的儿童、地下的矿工……

当然,我们最不愿意假设的是,那个没有名字的人可能是在权力面前手足无措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