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大众(也读《乌合之众》)

读《乌合之众》是一件有点漫长的事情。从去年冬天,逛三联书店时买下来,直到今年的春天才读完。读起来漫长,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差、有多厚。而是因为觉得勒庞说出了一部分的道理,甚至是真理。你不知道,这样的真理让人感到有点绝望。虽然有些道理在勒庞说来有点没有证据,但是却说得丝丝入扣。

说实在,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爱国青年和五毛大军们。Damn,这两者怎么入侵了我的生活和想法的?

勒庞说,作为单独存在的社会中的个人,会有许多的道德约束、宗教教条约束、以及法律约束。可是一旦入了群体中去,这些约束会消失,或者变得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愤怒青年们对家乐福、KFC怒而砸之。记住,是复数:爱国愤怒青年们。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一群人聚集起来的时候智商指数会变得很低甚至是负数?答对了,勒庞老师在上个世纪(甚至是上上个世纪)就这样说:群体在聚集之后,智商会直线下降。勒庞一直打着这个比方:一群议员所做出的决定,并不比一群补鞋匠要高明许多。

那到底是谁主宰着历史的流动(谁知道历史是前进还是后退,例子?请观照现今的兲朝)?勒庞在这里其实也没有解答。于是他摆了一道:是一个民族的神秘文明力量。要改变这股力量,实在是需要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一段长得让人抓狂的年代。然而这并非重点。重点是,那些人能带领大家走出去?希特勒?拿破仑?Michle 毛?

在对法国大革命的那些领袖的研究之后,勒庞发现这些领袖并不会讲道理,而只是对群众进行承诺、鼓吹、煽动。没错,勒庞说,在群众面前演讲,如果你说什么大道理,不好意思,您就有点二了。围观的群众(复数)并不需要道理、真相。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史中并不少见(纳粹、红卫兵、爱国愤青)。

行文及此,我想起一句针对中国人说的:”一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现在看来,用勒庞的话说,这句话的发明人真该打屁股。因为把中国人换成美国人、英国人,都成立,只是一群中国人可能会更接近虫的状态。

另外,勒庞还成功的预言了中国的革命成果:在辛亥革命之后,迎来更为极权的专制。因为与此类似的众多预言的成功率极高的缘故,勒庞的这本书一版再版。

不过,绝望的是什么?按照勒庞的理论说,只要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那么这群人的整体智商将比平均个人智商要低。Damn,这个理论不但对五毛大军有用,而且好像对自由主义者也有用。可是,未来的社会,会在谁的手中?人民?别说了,其实大伙都是乌合之众,更别提人民这个概念。

那么,绝望之余,出路在何方?请容许我抄一段这位仁兄的评论(《乌合之众之死》):

《地球是平的》一书预见了一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未来。我以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政府将失去左右舆论的能力,民众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民主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国际间竞争使政府必须拥有更高的效率,民众必须赋予政府更多权力,集中也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将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权威民主双向加强的模式,即民众选出强力领袖,由他来行使巨大的权力。这一切,正如勒庞所言。

诚哉斯言。

恨不当年忆秦娥

读孙甘露《忆秦娥

写在扉页上的话:我们都太年轻了,还不了解平凡生活的悲剧性质。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九日晚。

不知怎的,在读完孙甘露的《忆秦娥》这本薄书后,总会想起一首歌来:张亚东的《不明飞行》。前者模糊了人们对小说写作的视线,而后者则同样显得有一种异质性—-这也算是音乐?你可以同样用这样的语气问,(《忆秦娥》)这也算是小说?或者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自问一下,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小说。这两者是否已经被钉死在人类的经验之墙上?

孙甘露用一种别人不曾用过(至少我目前不曾经见过第二个人)的笔法,来写下一些被外界称为小说的文字。在我读来,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或者说,那是一本应该在大学的自习室或者阅览室读的书。那阵要考中文系研究生的日子里读这样的书,或者可以作下这样的笔记:

孙甘露颠覆了人的描述方式,也同样颠覆了小说的叙事方式。他用第一人称,游离于小说人物之中。他的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相互打扰,相互混合。在日益成熟的各类小说叙事中,成为了另一种可能。

如你所见,这一段文字充满不确定性,或者说,有点故弄玄虚。这一如孙甘露的文字,充满不确定性,充满了晦涩。但或者正是这样的形式,方才表现出了生活的荒谬,以及理想的不合时宜(文中《大师的学生》那个近乎神经质一样的维庸就存在着不合时宜的理想)。一个人如何的被生活改造,改造得毫无棱角、平庸,这仅仅是我在其中所看到的一部分而已。而谁知道呢,现实生活给孤独者带来了多少的荒谬感觉呢?这无法得出答案,而只能凭自身的臆想罢了。

在短篇《忆秦娥》中,描写一个少年如何参与了自己对一个妓女的回忆的构建。用各种方式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去,结果只剩下自己的一段回忆。而这一段回忆无法被抹去,但可以被随意涂抹。就如那个妓女的生活一样,她的生活方式可以随意的被作者理解,但没有人可以说出真相。

或者有一天你想看一看这个所谓先锋作家(在这里没有丝毫的鄙夷之情)的书,那么,你要做好准备,或者说趁自己年轻、尚存想象力的时候去读吧。不要在被改造得失去了棱角或者大腹便便只喜欢悬疑小说的时候去读。那只会使你白白浪费了16RMB和一段适合调情的时光。

摘录几段:

我们那百无聊赖的状态和永远热切的无端的思慕,多少有点像某种恶习。

生活依然向前。只是某些微小的细节被无可挽回地改变,但是没有人能够明察这一切,犹如一曲耳熟能详的名曲,仅有一个音符被演奏者忽略了时值。正是这点轻微的改变蕴含着奥秘,它可以被体会,但有谁能够领悟而又不费思量呢?许多事物彼此映照,互为衬托,就像公园中的花木在记忆中随风摆动,令人心间漾起温馨和悲苦,犹如死亡的开端和恋情的结局。

(细微的生活细节被改变,这样的改变或者引起了我们的人生历程改变,可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内中的玄机。)

Technorati :
Del.icio.us :

读书推荐:大学人文读本系列(2014下载链接)

前几天平客老师在Twitter上说起一套《大学人文教程》,当时我用WAP上Twitter,回了一个,说起了大学时所读过的《大学人文读本》,而实际情况当然不是我所说的那样(平客老师已指出)。

而老实说,我的人文教育是从大学开始的,而悲哀的是(或者幸运的是),却只能从课外书中吸收。而我那些领着工资的讲师、教授老师们,从没有跟我说起过什么叫人文。只记得那时候一听日本就激动,两眼通红。一听民族就如同很多人看现在的北京奥运一样,自豪、盲目。

从人类学课开始,知道什么是民族中心主义。而真正让我懂得世界公民(英文参阅Link [注1]),则是从夏中义先生所编写的书《人与世界》中。尽管其书中所说的大部分内容我已忘记,但我却始终记得,任何民族的中心主义,任何民族的妄自菲薄,任何民族的自高自大,都一样可笑。不论是汉族,还是日本人常说的大和民族,抑或是日耳曼民族。以己族为中心,散发开来的统治思想,演进成了德国纳粹与日本的法西斯。而卢旺达的1994屠杀参阅),则让人类再次看到了地狱黑暗之门并没有关闭。

而在《人与国家》当中,开始接触民主、启蒙。而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接触到什么是个体。在国家背景下的个体生存,在狂热的青春(书中言,可怕的青春)中的个人成长。那时候记得好像是张中晓的文章掺杂其中(后来拼命的找张的文章,终于让我找到了他的《无梦楼随笔》,链接中有下载),犹如一盏灯一样让路明亮起来。

尽管那时候有很多的关于人与国家的疑惑,可是始终还是见到了个人的成长–你知道,在国家主义的背景下,个人是不被论述的,不被重视的。有多少的年轻人被教育成这样?

在看完上面两本书的时候,我就几乎天天跑图书馆。因为还有一本书始终不见踪影,那就是:《人与自我》。在等候许久之后才从图书馆把这本书借了出来。这一本有A4纸那么大的书开始让我着迷。我用当时我认为对书的最高规格的喜爱对待了它–那就是摘抄一段一段的文章到笔记本上。而最多的一”段”则是,整篇文章都抄了下来(弗洛姆的《信条一》)。

在这本写满关于人生与自我,生与死的书上,让一个年轻人从外界转向于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这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只能是他自己,人只能成为他自己方能使人生成为人生

2014年7月13日更新:Dropbox下载:https://www.dropbox.com/sh/6idxfh20gux5buw/AABwRK_ZZ1CkhRutuhLM0ZGSa

2010年8月10日更新:Word版本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70133.html

PDF版本:

人与世界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22826.html

人与自我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22812.html

人与国家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4922818.html

出版社好像已经停印,值得下载Word版本并打印阅读之。


[注1]: THE WORLD… universally outgoing, conceptually unbounded, the planet dynamically, synergistically and organically one with itself and the cosmos.

CITIZENSHIP… the restrictive rights and duties within a given social structure.

The two words together seem paradoxical. “You can educate either the citizen or the man,” wrote Thoreau. Yet in their union lies the potential success of the human species; in their non-union lies the demise of a fatally flawed creature which could not overcome its self-imposed global anarchy.

I am a world citizen

英文:I am a world citizen (我是一个世界公民)

Technorati : ,
Del.icio.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