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之外,也有爱国青年,而且其智商、情商以及气概等指数一般要比中国要高。
在长达3个小时的印度电影《芭萨提的颜色(Rang De Basanti)》里面,大约2个小时多的时间,我甚至想好了该如何给这部电影打分、加标签:6分、印度爱国主义电影。那时候,我的耐心被无休止的歌舞和缓慢而类似于无聊的讲故事方式蚕食–期间,我去倒了两杯水,冲了一杯黑芝麻糊,吃了一顿火锅。
耐心再度回来的时候是这5个年青人带领着大众到广场前悼念空军上校的场景。导演近乎罗嗦的叙事和缓慢的场景切换,在这个时候忽然变了。我曾以为导演会许给电影一个漂亮而圆满的结局:让不会跳舞的Sue在歌舞遍地的印度拍一部爱国主义电影,然后引起轰动,等等等。可是不落俗套来了,导演真正要说的不是Sue是如何给昔日印度革命者拍电影的故事,导演要说的是:在印度,手无寸铁的人,是如何去爱国的。
手无寸铁的人们,在广场,悼念战斗机过旧而失事的飞行员军人。他们因为官员可笑而无耻的谎言而愤怒,为牺牲的军人而默哀。可是他们的行动也仅于此:到广场上去,点亮蜡烛。而之前,他们中有人说:腐败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这个国家没有未来。意想不到的是(或者他们早已想到),他们被军警驱散、殴打。寻求一个真相,这就是他们所得到的回答。
当然,他们所得到的回答是血腥而荒谬的:他们射杀了一个满嘴谎言、贪婪的官员,可这个人在死后居然被誉为烈士。他们试图用鲜血去冲击腐朽的体系,就仿佛5个鲜血淋漓、伤痕累累的唐吉珂德站在大风车面前,充满荒诞感和无力感。
在最后,剩下的只是这5个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他们没有深长而缜密的革命计划,导演只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个电台,用以传递他们与普通民众的对话。这个童话般的设计,在告诉电影观众:手无寸铁者,该如何去自己腐朽的国家。他们为自己的罪行承担责任,但未经任何审判就被全副武装的军警射杀。看到这里,我原本以为导演会让沉默成性的群众奋起,把政府大门给砸了。可是导演只是给了几个镜头,表达了一下围观群众的呼声,然后就开始给字幕了。
没有煽动,也不煽情,导演只是告诉你,作为手无寸铁的人,爱这个有着腐烂体系的印度的国民,他们有着清澈而干净的信仰(别忘了印度有甘地),他们的勇气要比尖刀还锋利呵。导演还说,如果你要改变这个国家,你就要进入它的政治体系、军队、政府,去改变它,而不是抱怨。
当然,导演是印度人,他不可能回答一个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污泥的环境中,如何保持你纯洁的心?如果非要回答,我猜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有信仰。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这个印度电影简直是赤裸裸而狠狠地嘲笑了我们一把。
可是,告诉我,一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的国家,跟之前的侵略者有什么区别?一个国家腐烂的体系,还有什么必要为其付出性命?你为什么爱这样的国家啊,印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