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与诗歌之美

长相思 拍摄于2007年6月15日 金龙小学

前言

在我的孩童时代,充满好奇心的我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由于我不知道这本书是从哪里借来的,于是一直没有归还。然若这并不能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因为从语文老师的教诲中,我们必须用那拗口难念的普通话来朗读这些文字。这对一个以白话(粤语的一个分支)为母语的人来说,并不太好玩。更何况,老师们的普通话不见得比我们标准多少。

这事直到中学时代,当语文老师们的普通话比我们标准的时候,情况才有一些改观。但是,在一遍遍的“中心思想”的教导中,语文老师们像拆解尸体一样,把一首首古诗拆成:意境、用词、中心思想、时代背景、韵律等等。我也例行公事般的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再在考试的时候把它们填上去,也竟颇受老师们的喜爱。

但是,还是没有人告诉我,这流传了几千年的诗歌有何美好之处。当然,也可能是即使老师们想告诉我们,可能也没什么机会说。毕竟这“诗歌美好之处”不在教学大纲内。这个时候,当我可以自如地运用普通话的时候,我发现了即使是用粤语,也是可以朗读古诗词的,而且念起来还是感觉非常不错。

这个念头直到周云蓬的《游子吟》才得以验证:原来古诗是可以用粤语来吟唱的,而诗可以入歌,歌能咏志亦能感怀。听完这首用粤语诵唱的《游子吟》,忽然有一种要去当语文老师的冲动:在介绍古诗的第一课,我要把这首歌放上一遍,不用介绍中心思想,不用分拆它的任何元素,就是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安静地听,就可以感受到诗歌之美。

就在那一刻开始,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诗与歌是不分彼此的:所有的诗(包括宋词、元曲)均可入歌,只要有合适的乐曲。而在众多的音乐类型中,简单、朴素的民谣则是最接近诗歌形式。而大多数民谣所歌唱的人性则又最接近诗歌的艺术属性——绝大多数的诗歌,诵唱的都不外是“人类丰富的人性”。

为了这“丰富的人性”——特别是爱情之外的丰富人性,我特意寻找了一些歌曲来支撑这民谣与诗歌之美。要知道,在诗与歌之中,有除了爱情之外更宽广的物事,那就是——命运。

1.西北偏北-刘东明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诗人小引。到过兰州的人大概都吃过牛肉面,街上随处可见伊斯兰的白头巾。在兰州市里,不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像苦行僧般前行的黄河。白天的风沙,有时候吹得你脸发疼,笔直的高楼比其他城市要高。冬天的白日,走过街口,就可以感受到楼房投下的阴影,冷得让人像喝一口烧刀子才敢继续往前走。到了夜里,随处可以看到人们喝着黄河啤酒、五泉山啤酒,有人吆喝,有人低吟。

狭长的兰州城,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到了冬天,到了夜里,到了黄河边,你就会觉得这个奇怪地方让你奇怪得哭不出声来。这是2007年1月的我的感受。

2.再送陈章甫-刘东明

陈章甫是李颀的朋友,《送陈章甫》是李颀的送别之作。比起李、杜的送别诗,这首诗只能算是处于水平线之上一点点的位置。但是刘东明出色地用现代中文再次地为陈章甫送了一别——与其他一般的唱“姑娘”、“流浪”、“南方”的歌曲比,高出了一大截。

乐曲中以吉他和鼓点互相配合,恰如原诗中的韵律那样,赋予了这首歌新的节律。特别是高潮部分,鼓点配合歌词,有一种“踏歌而饮”的感觉。以吉他开头,适合倒酒;接着互道别来衷肠,叹往事;到高声处,长叹,无声,转而击鼓敲桌,似无人会,无人可言。仰头又是一杯,斟上。这时唱不欢畅,酒不尽欢。一句“醉卧不知阴阳间”,足够酒间一醒,心头一顿。

就如千年之前的江畔渔火,小栈独眠。千年之后,再送陈章甫,不如说是对影成三人的独酌。

3.我不相信-尹吾

只出过惟一一张专辑的尹吾把北岛的同名诗编成歌。这首写于1976年的诗在尹吾的乐曲中获得另一次生命。1994年,尹吾借助推销药品的机会,来到北京。之前,他是一名从广西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是某个乐队的主唱。到北京之后,艰难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养活自己,同时还要养活自己的另一个梦想——音乐。于是,他的工作分别有:当搬运工、踩三轮车、仓库保管、药品销售、药店营业员以及街头卖艺者。1999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录下一个唱片小样,到麦田音乐自荐,并被签下。故事到这里本来足够完满。但是,很不幸,原本与朴树、叶蓓等人一同出的唱片(他们三人被人称为麦田三原色,尹吾是红色,据说这个未出的唱片就叫做《红色》,但没有考究过),最终夭折。

尹吾惟一的一张唱片后来转到新蜂音乐出版,那已经是2000年的事。之后,他如同一些北漂族一样,心灰意冷地回到南方,开了一个药店。

4.请相信-尹吾

依然是尹吾,不过这一次他给舒婷的诗《请相信》谱曲。就像生命的两面体一样,这首歌与上一首歌一起,放入了他惟一的专辑《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中。在北岛说出“我不相信”之后,舒婷说“请相信”。在决绝地喊出“我不相信”之后,好像为了安慰自己一样,尹吾只能唱给自己听:请相信,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

要给两首著名的诗歌谱曲,并唱出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更难得的是,这两首诗如同硬币的两面,需要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表达,如果没有足够的音乐才华和理解能力,恐怕只会陷入诗人的情绪中而不能自拔。

5.九月-周云蓬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是海子诗作《九月》中的一句。曲的原作者是张慧生,经过周云蓬的改编和演唱之后,这首诗、歌得以被更多人熟知。这首诗与歌,让人惊叹地连成一体,几乎难以分辨究竟是谁塑造了谁。从诗的意味,到歌的意蕴,写诗的海子、作曲的张慧生,如同一个人的身与影一样,仿佛站在草原上,却仿佛在别处的远方,弹着琴,唱着歌,不知道是泪水呜咽,还是琴声飘动。然而,第一句诗(歌)是这样的:“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站在不存在的草原上,众神死亡。

2001年,海子逝世12周年。同一年的11月,张慧生在北京自杀。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6.长相思-周云蓬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词。纳兰性德是清朝权贵之后,但却也是一个名门的异数。十九岁的时候,纳兰性德娶妻,恩爱有加。或者是上天怜惜他的诗才,于是让他的妻子在三年后难产而亡。从此,作为诗人的纳兰被人记下。敏感、惆怅、伤怀,这些都是古诗人的特征,而作为贵族弟子,却是异质。于是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总会有一种与时世格格不入的感触。

身为权贵,却又如此多愁善感,追溯到史上,著名的就只有李煜了。李煜亡国,纳兰亡妻。诗词之人命乎?命运无常也。

7.杜甫三章-周云蓬

终于说到了杜甫。这三章分别是:《赠卫八处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这三章说的是世事、国事、自身事:世事无常、国事欣欣、自身事伤。

人生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与商是两个永不会相见的星宿。记得小时候曾生吞硬剥把这首诗给背下来,不懂之处还查了字典,究竟这参与商是什么意思。到了识得年事之后,方才明白,人生相识相逢,再相逢就是见一面少一面。诗中几乎所有字、词都是非常寻常,但组合到一起,唱出来,又觉得一句难换,字字锥心。

国事欣欣。开始的唢呐伴随全诗,一种有节制的欣喜贯穿始终。在改编的乐曲中,周云蓬充分利用了诗的韵律,在听的时候不妨随着平仄打着鼓点,敲着桌子,听着歌,喝着酒。即使不去理会个中国事,也看在“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句的份上,浮一大白。

自身事伤。公元767年,穷困潦倒、流落他乡的老年杜甫在重庆奉节(即夔州)登高。年老时的登高与年少时的登高而呼,更是无尽的凄凉境况。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独自登台,潦倒得连酒钱都没有,这样的人生,怎一个唏嘘了得?在重庆登高后的第三年(公元770年),杜甫在一条小船上逝世。

8.游子吟-周云蓬

这是一首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歌,但却被传唱了一千多年。这一次周云蓬安排了男女二重唱,编曲也非常简单,但在粤语的映衬之下,完美地诠释了诗、歌、语言之美。

发韧于南方的粤语,具有九声六调,要比普通话有更丰富的表达。在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似乎非常适合用来吟诵古诗词。在听到这首歌之后,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把它放给初学诗歌的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这就是诗歌和语言之美。

9.关山月-周云蓬

《关山月》来自李太白的同名诗作。狂放不羁的诗仙,其诗作被谱曲的不是很多。周云蓬所选的这首诗,其实与其所选的杜诗有相似之处。或者是因为李白的诗多有奇崛之意,难以用普通的言语吟唱。而李白的伟大之处之一或者就在于他的每一首诗都可以让你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站在你面前,对你狂歌、大笑,他或者真的不属于人间。

10.桃花庵歌-叶宏钢

桃花庵歌是诗人唐伯虎的同名诗作。作为最富盛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其狂放不羁比之古人,真是过犹不及。但是他比李白晚生了一千多年,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时间差!在唐伯虎盛年之前的一千年,李白等人也正盛年。而李白等人的盛年,简直是后辈诗人的灾难——试想诗仙、诗圣都被前辈给争去了,就连诗鬼也被李贺这厮抢了,即使过了一千年,后世也是无法达到唐人诗的高度。

然而幸好,在诗之后,尚还有歌。借助天才们诗作,后世尚可攀于其上,谱曲、弹唱。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又一曲击节而歌,且歌且饮。

11.将进酒-叶宏钢

“将进酒”这个名字被很多诗人用过,作过诗、词。但最好的当然是李白的《将进酒》。

如上所言,奇崛的诗歌,必须有奇崛的人来唱才行。叶宏钢或者就是这样的人。叶宏钢是个广西人,生于柳州。你没有听错,就是来自南越蛮荒之地的广西柳州。像很多广西人一样,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时常被人嘲笑。而柳州人如果说白话,又会被梧州人、广州人嘲笑。所以作为柳州人的叶宏钢,或者传承了这样的奇崛:不像普通话、不像白话,但就是在可以唱出抑扬顿挫。

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要唱李白的这首诗,需要非常深的内力。仿佛李白的诗就是一门武艺,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力,唱到一半,就会吐血。或者这正是诗歌的魅力之一:简单的几句诗,经过诗人的组合,当你充分了解它们之后,便会生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景象,然后还会在吞吐气息之间影响着你。

或者前世的天才们早在写诗的时候就预料好了有后世会传唱他们的诗、歌,于是他们也预设好了门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才华(内力),请默默敬仰吧。

歌单:诗歌之美

500元与39岁的梦想

转载按: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是我的朋友彭海惠(微博名 @庐陵稻草人 机构名 @益心益意中心 )。去年的9月2日,我转载了他的文章《拿什么去爱你,我的女友》。那时候他在惶惑中写下一个公益人的生活困境。然而除了生活的困境,他似乎活得还不错,丰盈的精神世界使得他常常是乐呵呵的。

这一次,他的困境不是生活上的,而是工作上的。这一困境透露于@Agaguk 的微博(Agaguk是一个国内基金会的副秘书长):

经过三年在江西的打拼,民政局允许他注册成立自己的公益机构了,但几年打拼下来他已经捉襟见肘,求助各路朋友,三十个愿意的人,每个人五百元,共三万元就可以去注册了。你愿意成为@庐陵稻草人 的创业资助方吗?

(其实在这里有个计算错误,每人500元,起码需要60个人……)

为了充分释疑,普及下NGO(民间公益组织)的注册困境:

  • 众多民间公益组织都无法在民政注册,为了取得合法地位,就得去工商注册,意思就是:要按公司的标准来纳税,而民间公益组织是非营利的;
  • 为什么民间公益组织要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因为官方的暧昧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公益组织们常如履薄冰,很多活动都没法开展。而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在行动上会顺利很多。

你是否愿意拿出几百元钱来,实现一个39岁的文艺青年、理想主义者的梦想?这取决于你。

谢谢你的倾听。

39岁的梦想

彭海惠 江西益心益意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

作者:彭海惠 (@庐陵稻草人)江西益心益意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 (他在豆瓣的ID是:稻草人,益心益意中心在围脖:http://weibo.com/yixinyiyi2010

刚刚冲了100元钱,结果和阿吉因为益心益意发展的问题,打1个半小时电话,心里怪心疼的。电话的结果是,阿吉基本确定了愿意做公益啦!!!

2012年初,阿吉去广州参加培训,回来后她说她很认可益心益意的目标和使命:推动江西公益组织的发展;很难得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正式从事过多少NGO工作,也不懂多少NGO理念,没有经过多少NGO培训的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通过些零碎的2011年益心益意艾滋病项目志愿者工作(当初也是因为我找不到人,拉她下水的)和2个培训(最重要的是安徽的青年公益人成长营培训),然后在我左推右拉的情况下去了广州ICS实习后,能有这样的转变,让我很吃惊,同时也感觉很惊喜。要知道她当初是很不愿意去ICS的,真的是我哄骗去的。

这次,也是,本来她非常不愿意去贵州参加支持性机构的会议(不知道是因为刚刚参加了成都的壹基金培训还是我们的项目刚刚结束导致的疲惫感)。说要我去。我说我很想去,但是我对她说,我去不了啊,这边跑不开。

她去参加会议的结果是:无论以后她的学业如何发展,她认定了公益作为她的事业。

这个100分钟电话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她坚定了对益心益意工作的认可,并愿意认真投入:之前她是起伏不定的。我也知道现在的益心益意是高度依赖她,没有她,益心益意几乎可以宣布死亡。所以我也没有特别的计划和想法,只是跟着感觉来做,而这个电话的结果是,我们可以马上设计出益心益意后续规划和行动策略了。

第一个想法就是:注册

上次因为取名字和正好碰上培训的原因,注册的事情暂时缓先下来了。现在和阿吉谈完后,包括她这次会议的产出结果,我知道我们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注册。之前还可以拖,甚至不注册都可以,因为一切都不明朗,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为了机构和事业的发展,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而注册需要启动资金3万,去哪搞?买房子已经搞得倾家荡产了,装修的钱全是借朋友的,现在需要注册,哪来钱?

募捐

群众路线才是一个草根NGO的生存之道。这是我在行动援助做筹资官员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必须走群众路线,什么基金会,孵化器,比赛都是暂时的浮云,从长远发展,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我也希望益心益意能走这条路线,但是考虑中国目前的情况,群众路线是走不通的。
还好,我可以走朋友路线。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还是交了些朋友的,今天就是考验彭海惠人品的时候啦。稍微计算了下,一个人500元,60个人就够了;一个人1000元,30个人都够了。

于是,按500元的基础去给朋友发短信了。后来才知道,我算错了:如果是每个朋友500元,需要60个人资助,但是我写成了30人。。。。。。。笨死了。

明天,是我39岁生日。这就当我40前最大的一个心愿和梦想吧:筹足3万,成立益心益意。同时,以后淡化彭海惠的作用,更多的推出益心益意,让更多的人认可益心益意的品牌,信用,能力和团队。

益心益意会在网络上公布我们收到捐款的信息,请大家监督!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南昌市昌北支行红谷滩分理处

账号:622202 150200 928 5119

户名:彭海惠 penghaihui

竹林纪事

乡有竹林,风来挡风,雨来挡雨,春来秋去,花开即逝,夏尽冬藏,枝叶繁茂,经此不变。

1.捕蛇者

这已经不是唐宋年间了,大字不识的捕蛇者也并不知道柳宗元是谁,这样一门”手艺”却经久不绝地传下来。沿着小河生长的竹林,一排一排,密而不绝。这也正是蛇生长的好地方之一。就在有露水的早晨,一个人戴着蓑笠(用竹叶和竹篾编成的笠),沿着竹林,穿行在薄雾之中。这时候地里的农活都已经招呼得差不多,即使你空着手走过田埂,也不会有人笑你游手好闲。捕蛇者的手里也并不是空的,一根竹竿,一头是筷子般粗细做成的钩子,不锋利。钩子被磨得光滑,像是白铁。竹竿的另一头是一个用同样大小的铁丝做成的叉子,呈半月型。根据捕蛇者的讲述,捕蛇的步骤就是一拉、一叉:看到蛇在树枝上后就用钩子勾下,然后再一下,就用叉子将蛇的七寸(颈脖)给叉住。然后再用手将蛇放到蛇皮袋里。

运气好的话,一天或者可以捉到一条。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就会被蛇给咬了。在竹林,我所知道最毒莫不过青蛇。这毒蛇并没多少人捕捉,如果被惹上,也不过自认倒霉。当然,翻遍多年的记忆,也没见过邻里曾被青蛇咬过。是以印象里的青蛇也就成了徐克电影中的那个妖艳的女人。

捕蛇者说起来也并不算多,乡邻十数里,不外几人。是以他们总有可以吹牛的资本,谈起谁被蛇咬过,有七步即倒的,有被蛇狂追不止的。如果你不信,你就会被带到他的屋子厅堂中,看到那一排的铁笼,里面放着一条条吐信的蛇。很难想象,被一条蛇缠着手臂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看到它们的时候也只好作祈祷状,祝那些捕蛇者们好运。

2.风露

不知是初夏的时候,还是初秋,总之,是在有雾气的黄昏和清晨,有人在刻有”牧童骑黄牛”的竹林间绑了一个之前用来装葡萄糖液的玻璃瓶。问及很多人,说这瓶子是从黄昏时挂上的,到了第二天早晨,便可以收集满满的一瓶子风露。这个听来的事实一直使我将信将疑,一个500毫升的瓶子,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被雾水装满?而问及这风露是用来干什么用的,人们仿佛又都成了半仙似的,一个个语焉不详,秘而不宣。是用来包治百病?若真可这样,也不见人说。

于是,在那个不知名的清晨,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就一直挂在记忆中。

3.卖竹

竹在乡间买卖里是很少不需要纳税的物品之一。六月春之后,路上的泥泞已经全部凝成了泥块,这时候在某个百里之外的城镇需要建高楼的时候,乡间就会出现晃荡的”收竹人”。他们腰间有个小包,不谈庄稼,在小河边守着,见到谁都会打个招呼,然后问这一片竹子是谁的,卖不卖。乡人一般认真地回答,说是某某家的,不认识?就谁谁的亲戚啊。来人也不会客气,一直问个知根知底才罢休。然后直奔某某家门前去问你家的竹卖不卖,如果实在没机会,就托人问。在乡间,谁不是沾亲带故的,转托上那么几个人,也就都是亲戚了。

于是,刚放下镰刀和锄头的乡民们,拿起熟得像自己的手指一般的柴刀,走入竹林,收割那些长出来的竹子们。当然,这些竹子是有要求的,长度要达到多少米直径达到多少寸才符合收购要求,太小的都不要,要不就是折价。乡民们的目光准得像一把尺一样,在竹丛里瞄上两眼,手起刀落,几分钟后就是一竿竹子。将那些枝条全部削去,妇人们要用来补在篱笆上,围在菜园里。竹枝在柴刀砍削之下,尖细之处常有,不小心就容易被刺到,皮嫩柔细的人,不免容易叫痛连连。而乡人却像是得道了一般,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讲竹砍削得光溜,也不见谁被刺痛。

不例外的是,人们把竹子当成韭菜一样,收割的时候也是错落有致的。谁都不想让竹子绝了后,这一根还小,要继续长,这几根长得有点密,该砍掉一根,给小的留点空间。

其实竹子卖的钱也不多,很久以来,每根也不外是两块钱。在中小学生的学费没有免之前,这一根跟竹子就凑成了很多人的学费。

4.开花

竹子大约一辈子只开花一次,花开过之后就会纷纷枯死,如人之白发枯颜,生死总有时。那一年晒谷场旁边的竹子开了黄色的花,花是一粒粒特大号的谷子一般组成的。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原本茂密成片相连的竹林,像是被烧出了一个难看的缺口。

巧合还是顺应了天意?那一年大雨倾盆,洪水漫过很多人的屋梁,顷刻间家园不复存在。人们在叹气和骂骂咧咧中将房子重新修好,没有人去理会那开花的竹子,自己的事尚来不及处理,怎理得了它们?

不需要再去关注它们,那些死去的竹子,已经在洪水之中漂流而去,连根拔起。第二年,那里有被人种上一棵竹子,像被斜插在河边的竹签一样,向着河流的方向。生死总有时。

5.竹枝词

在那片小沙洲边,竹子是以丛林的形式生长的。是的,它们可能是那些永远长不大的品种。所以,谁也不要求它们参天。由于生长在沙洲边,每当大雨,竹丛里总会有些杂物打上游流下,到了这里被拦下。久而久之,这些杂物一多起来,像一出想象力过剩的荒诞话剧里的道具:女人的衣服、鞋子、书、药瓶,等等。

有一天,竹丛里挂着一件花色的衣服,弱弱地在风里被吹动着,让人看了觉得怪怪的。接着,村落间便开始流传有人落水的传言,渐渐地,这传言有板有眼,说那小沙洲上的的花衣服就是那个落水的女人的。又有人说那花衣服其实是个女孩的,因为殉情跳的水,衣服被冲到了这里。这些传言使得那片小沙洲成了一个不毛之地,没有人再想过去涉足。之后,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沙洲边边有人插上香支蜡烛。沙洲上不时地看到有红色的香脚和蜡烛竿。再接着,便开始听说有人在那里祭奠夭折的婴儿、早亡人,甚至是消失的人,不时地就看到未燃尽的纸钱在竹丛里,日子一久,变得灰白。

那件花色的衣服早已不见,人们又将另一件花衣服挂上,或者代表着某个被想念、被祭奠的人。那一丛竹子也没人再靠近。直到再一次的洪水将竹丛再次淹没,洪水消退之后,人们再也找不到那一个竹丛,那一片小沙洲也不复存在。于是,和竹子一同消失的,便是那不绝的祭奠。

没有人再去那里祭奠。人们忙着活,或者忙着死。那一天,就在片沙洲的原址,我找到了自己被丢弃的一个作业本,上面写着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圆珠笔的字迹模糊,更多的人和物都更模糊不清。

6.笋虫

笋虫是一种长有坚硬盔甲的昆虫,大部分都是金黄色的,在春天的时候会在竹笋上吸食竹笋。它的嘴细长,把手放在末端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到它的”嘴唇”会左右蠕动,像一个钻头一样。它有六只脚,脚的末端像壁虎那样,具有粘性。关节型的脚分为三节,第二节的地方有很锋利的钩子。如果你的手指不小心被它抱紧,记得别挣扎,慢慢的将它解开。要不然可够疼的。

在乡间,这些笋虫可以用来油炸炒食。不过更大的用途就是:用作儿童玩具。在抓到这些笋虫之后,会首先将它们的脚折断,只剩下一节,这样它们就没有了抓人的能力。接着再用细线系在笋虫长长的嘴上,然后一抖一抖,笋虫就像活风筝一样飞起来。儿童们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最喜欢飞的笋虫,拿着细线,在路上飞啊飞,感觉就像自己在飞一样。

当然,最稀罕的是黑笋虫,意思是全黑色的笋虫。如果抓到这样的笋虫,孩子们就会喜出望外,用细细的竹条,穿入笋虫的第一只脚(里面是空的),竹条的另一端做成一个小圆圈,然后再将小圆圈套在小棍子上。在将笋虫逗得飞起来之后,就开始转动小棍子,笋虫就会像会飞的风车轮子一样,来回地飞着。

笋虫